某制浆造纸企业受到监督性监测的时候,COD测出来的结果是91mg/L,按照国家《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是90mg/L,超标1mg/L,按照环境保护法,应该给予处罚10-100万元。最终,企业提出不确定度申请,给出的不确定度为3.4mg/L,处罚解除了。
那么企业可以任意使用不准确度么?
不确定度是一个测量范围,标准是一条线!
从科学的角度看,数值位于标准上下是正常的,比如体检的时候,没有倍数以上的超标,医生是不认为患者的身体有毛病的,也比如科研的时候,在标准左右的时候,研究者是认为没有本质上的判别的。当然体检的标准和科研的标准都可能是参考的,但强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就显得多么地冷漠无情。
中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一个底线,是一个硬梆梆冷冰冰的数据,是一个雷池,不得越过半步。所以,从管理的角度看,不管是超标1倍还是10倍,哪怕是超标一点点,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因为超标即违法!
然鹅,不是每一次监测都会有一个不确定度给你的。
原因在于很多执法监测的监测站都是CMA认证,而CMA认证执行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 )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214文件中4.5.15对测量不确定度只是选用和条件要求,不是强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