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400-151-3383
  • 交易
  • 供求
  • 行情
  • 企业
  • 资讯
类别索引
2020年环境产业现象微观察-行情中心-东方循环网
当前位置:
行情中心> 行情新闻 > 2020年环境产业现象微观察

2020年环境产业现象微观察

发布时间:2021-02-09 00:00:00

魔幻的2020年结束了。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我们急转至充满“不确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的环境产业也百感交集。生态环保内容不断丰富,市场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增效唱响主旋律。流域治理推动水务进入新征程,垃圾分类继续推行,国补退坡,环卫大单不断,固废市场冷暖交织。

这一年,一大批环境企业扎堆上市,热闹的IPO大年A股环保板块却依然寒冷。这一年,并购热潮涌动,国资频频出手。地方水务公司不断涌现,跨界者层出不穷。这一年,危机叠加疫情,两极分化愈发明显,产业格局加速重构。大势所趋,日渐明朗。

历史在不断固化中持续影响着未来。辞旧迎新之际,环境商会从纷繁复杂的产业表象,微观几个产业发展现象,告别2020,迎接2021。

跑步上市

如果抛开疫情不论,2020年的环境产业开年其实是赢得了头彩的,主要表现在入市上。

整个元月,我们连续听见了四家环境企业的上市钟声。1月6日,侨银环保敲响深市新年第一钟,激越的钟声宣告中国“环卫服务第一股”在深圳诞生。1月14日,万德斯环保登陆上交所科创板。1月15日,北控城市资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1月23日,玉禾田上市仪式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成为继侨银环保之后的第二家在深交所环卫服务类上市的公司。

疫情好转之后,环境企业IPO明显加速。5月8日,膜企金科环境登陆科创板,6月5日世界环境日,老牌固废企业三峰环境举行上市仪式。此后,我们都在不停地感叹,2020年真的是IPO大年。

第一财经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今年A股共有386家公司登陆A股,通过IPO合计募资4614亿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IPO募资金额的10年新高。2020年科创板募资金额高达2179亿元,位居四大市场首位。这一数据与环境产业的情况高度契合。

一是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环境商会不完全统计,截止12月底,共有34家环境企业上市或过会,其中19家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累计募资136亿,其中科创板共募集66亿,募资规模占总规模的一半。此外,建工修复、海纳股份、中兰环保、正和生态等15家过会,计划募集资金约90亿元。而根据环保汪统计,截止12月底,IPO在审环境企业共计48家(含过会企业)。但同时,退市环境企业数量增加。年内,已有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企业终止上市交易。

二是科创板和创业板成环境企业上市主场。34家上市及过会企业中,4家选择上交所主板上市,深交所中小板2家,选择赴港联交所上市的仅1家,即北控城市资源,其余27家选择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是这两年资本市场改革的产物,其中科创板维持了去年来的上市速度。创业板注册制于2020年8月24日开闸,当天,圣元环保和南大环境作为首批注册制上市企业鸣钟上市,南大环境的发行价格高达71.71元/股。

1.jpg

2.jpg

热烈的另一面,我们还是看见了资本的冷。

一方面,环保A股寒流未散。安信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25.5%,环保板块累计下跌4.04%,连续跑输大盘。比较环保板块与申万一级各行业涨跌幅,环保工程及服务板块在29个行业中排行24,继续倒数。环保板块中只有固废处理板块上涨,涨幅也仅为6%。此外,新股也难逃股价下跌命运,多只新股一度跌破发行价。

另一方面,退市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随着监管日趋严厉,信息披露、违规操作、财务造假等因素都有可能触发退市,退市缓冲期也有所缩短。这样的背景之下,未来无论是资本还是上市企业都将看向中长期效益。对于满怀激情纷纷入市的环境企业而言,面对“宽进严出”的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如何提高经营质量吸引资本将成为重要课题,环保股的春天还没有来,要迎接她,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混改热潮

2020年,国民合作进入新阶段。

2020年3月,碧水源发布公告,公司股东拟将合计约13.40%的公司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中国城乡,同时,中国城乡拟以现金约37.16亿元认购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5.21%。这些操作完成后,中国城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这是碧水源继2019年作价29亿出让自己10.18%股权给中国城乡之后,又一只靴子落地。虽然是约定之举,但对于业界而言,曾披上环保第一股光环的明星水务企业碧水源最终易主,这一事件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

不单单如此。3月中旬,国祯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国祯集团与三峡方面的股权转让协议宣告终止,并拟向中节能转让所持约1.01亿股国祯环保的股份,转让价格14.6636元/股,转让价款人民币约14.75亿元,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中节能将成为国祯环保控股股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实际控制人。4月中旬,铁汉生态发布公告,也将纳入中节能麾下。

根据环境商会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环境产业共发生22起逆向混改案例(已剔除失败案例),其中,已完成案例19起,包括三聚环保、东方园林、锦江环境(现更名浙能锦江)、清新环境、碧水源等,其中18家发生实控人变更,均变更为国有控股(地方国资控股14家、国务院国资委控股4家)。22起案例涉及交易金额近300亿,涉及上市环境企业19家,非上市企业3家。

这一轮混改热潮过后,行业呈现三大现象。

一是国民合作进入新阶段。同样是民企引入国资战略投资,碧水源和国祯环保代表这两年产业发展下来混改趋势的不同走向。一条线是,2018年以来,一批深受资金链承压困扰的民营企业接受国资驰援。经过这两年的调整,这一波趋势已经接近后半段。而另一条线则在逐步形成。在混改大势所趋与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驱动之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更为主动地选择与国资合作。我们看到,从国祯环保开始,今年博世科、富春环保、康恒环境、中持股份等很多经营向好的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期带动企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投身更为宏大的事业中。

二产业格局,特别是产业头部格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国资主导的新局面已经日渐明朗。截止2020年底,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中,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已升至35家,民营企业变为15家,2018年,两者的数量基本持平。此外,从整体的营收规模来看,民企出现两极分化,营收在20亿~50亿的民企出现断层。还值得一提的是,50强中以固废为主业的民企较多,水务企业所剩无几。

三是国民合作进一步加强,以国资主导行业分工进一步形成。国民合作已经从最初的股权合作、解决融资问题上逐渐深入,包括在战略上协同,资源上共享、技术创新上,还有最为明显的则是在市场争夺上。以水环境市场为例,在头部水务民企集体爆雷的那几年,水务企业在水环境项目的争夺上有一段时间的退出。但随着国民分工的明晰,环境企业战略后移,逐步以国资联合体成员的形式回归水务市场,担负起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专业运营管理的角色。

国资强大的资源背景、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遇上民企创新、灵活、拼搏的基因,产业头部的一大批混合所有制企业正在打开产业新的可能。这些企业也许像最早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控水务一样成长为更大的“新物种”,也可能像长江环保与中持股份的合作那样,在国资不拿实控权的情况下,国民合作找到新的平衡点,将双方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努力之下,未来可期。

大江大河,有大鱼

滚滚长江、浩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大江大河,也是正在深刻影响产业发展的大江大河。

2018年之后,长江大保护开始快速推进,带动了产业上下的巨变。进入2020年,长江大保护战略全面铺开、落地有声。全年,围绕长江大保护的政策、合作、股权交易、项目实施、新公司设立等层出不穷。

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保护集团今年的动作。2018年底成立的长江环保集团,在经过了2019年战略部署之后,2020年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一年。在项目上,根据环境商会此前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长江环保已累计中标项目24个,总投资金额453亿。中标范围集中在长江经济带的主要省市,湖北、湖南、重庆、安徽、江西等,其中重庆、湖南是重头戏,分别拿下超百亿的项目。

根据官方数据,长江环保集团成立三年来,落地投资规模超出预期,累计落地总投资规模超1375亿元,对应污水处理能力1052万吨,对应管网长度1.7万公里,直接服务城镇面积1.8万平方公里,惠及2311万人。截止年底,长江环保的业务实现了11个省市全覆盖,在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业务覆盖范围分别占全省市地级市总数分别为62%、88%、30%、46%。

在股权合作上,长江环保集团今年先后入股了上海环境、兴蓉环境、绿色动力环保、中持股份等多家企业。其在岁末与中持股份的合作,开创了国民合作的新空间。

这两年长江环保集团凭借战略优势和资本优势,一直在不断买入环境企业股份,以期快速切入环境行业,累计入股的企业接近20家,但都仅仅取得了少量股份,并未控股,此前计划控股国祯环保,但最终生变告吹。

2020年年底,长江环保集团与中持股份最终达成合作,长江环保集团以认购中持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24.61%,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放弃取得公司控制权,这在国资入股潮中十分罕见,看得出长江环保合作的诚意和开放的态度。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将中持打造成为环境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平台,为长江大保护事业提供坚实有力的科研创新支撑,实现中持成为环境技术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

长江环保集团是现象级的存在,因为它是国家最新战略的操盘手,同时又具备企业属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这双重动力下,它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去创新,去为突破水务行业中长期以来痛点、难点而努力,包括找出水务治理症结、推动水务一体化发展,在收费机制的突破,商业模式、合作模式的创新等,最终奔着的目标肯定是经济与环保的统筹发展。

长江大保护,是共抓的事业。除了长江环保集团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今年来也逐渐涌现一批市场主体在推动长江大保护。比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节能是近百家央企中唯一以生态环保为主业的央企,具有天然的环保属性,在环保方面也积累了多年经验。今年,中节能分别斥资约14亿收购国祯环保和铁汉生态,看得出它在长江大保护上也有雄心壮志。未来,这样的主体将会越来越多,以点带面,长江大保护将逐渐深入。

在水务行业发展史上,长江黄河治理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微观层面的变化,其展现的一方面是我国治水事业的深层逻辑已经从过去单点突破中升级,经历黑臭水体的阶段性胜利之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以效果为导向的系统流域治理时代真的来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以更为宏大的视角来看,长江大保护将是我国探索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今年围绕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这些逻辑落地过程中,系统治理催生了水务一体化。近年来,水务项目从城乡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管网建设等逐步连成一片。另外,在水务一体化和国企改革的刺激下,地方水务板块也开始整合。今年来,多个地方水务公司成立,其中不少是整合涉水产业资源组建而成,包括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福建省水务发展集团、湖南省湘水集团等,各个都是大体量,各个都雄心满满,形成了一股地方水务扎堆成立的现象,它们正在成为地方水务一体化发展的主力军,也许还能突破地域走向全国。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该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流域治理法律,标志着我国已经在加速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流域治理新格局。

2020年8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黄河大保护被列入国家战略决策。黄河大保护也将书写下新时代的新篇章。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这五年,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了历史最好成绩单。和五年前相比,我们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环境产业也在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具象中,不断调整站位,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到推动绿色发展,再到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期间当然有起起伏伏,面对的不确定也不断增加。但这些考验,让环境企业在不断摸索中去修炼自身能力、去寻求更多合作,去匹配生态文明发展需求,担负更大使命,走向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那些不确定的时候或许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

2020年已经载入史册,我们可以全面展望充满希望的2021和“十四五”了。在此,环境商会祝福产业蒸蒸日上,企业红红火火,各位同仁新春快乐。


400-151-3383
7x24小时 全年无休